我有長短腳的問題嗎?(文/信誠徒手訓練舘)

 

Chang-1_1.jpg

 

在門診中常常被病人這樣問起,長短腳的自我檢查其實很簡單,且照以下流程花五分鐘關心自己一下吧!

檢察一:坐姿檢察

在坐姿下赤腳踩地,並且將背部靠到底,後臀部往後將椅子坐深到底,感覺後側兩邊受力是否一樣,或者檢查是否有一個點特別的明顯有壓力,腰可以做簡單的前彎與後仰,看看症狀是否會增加!(如果臀部有單邊特別的壓痛點,有可能代表此邊骨盆後傾斜),沒有感覺也未必都沒有骨盆扭轉,詳細檢測還是要諮詢專業治療師與醫師

檢查二:站立檢察

赤腳站立雙腳打開與肩同寬,然後眼睛凝視著正前方,感覺雙腳受力是否一樣(需要注意的不是只有重心,還要感受足底壓力是否平均落在一樣的位置),有沒有哪一腳重或輕的感覺,站立時一樣要赤腳並且穿著寬鬆的衣服,或者可以在穿褲子時檢查是否有兩側鬆緊帶不對稱的情形,或褲子穿著後會變形歪斜(一邊過緊一邊過鬆)!

長短腳形成的原因:

長短腳原因非常多,最常見的長短腳有五大類型:

第一類:脊椎側彎

脊椎側彎在年輕女性中佔80%,也是長短腳的元兇,在脊椎側彎中因為脊柱彎曲或變型,使下肢骨盆代償性扭轉或彎曲,造成骨盆與腰、薦椎接合處彎曲不正常,骨盆與彎曲的脊椎都是治療的重點,輕中度的脊椎側彎是可以改善,而且不需進行手術(嚴重的則要穿著背架以及有可能需要手術協助改善角度),脊椎側彎的患者,幾乎所有病人都會有長短腳的問題,一定要及早治療才會有較佳效果。

第二類:骨盆傾斜(假性長短腳)

骨盆傾斜造成的長短腳也非常見,大部份傾斜側骨盆都會有一些不舒服的症狀,比如說大腿前側脹熱或後側痠麻等等,在骨盆傾斜的患者,又以喜歡穿高跟鞋和翹二郎腿的人最多,生活上的不正常姿勢也會造成骨盆傾斜,因骨盆傾斜所造成的長短腳是較容易治療的,但還是要盡早治療,避免不正常的組織增生造成日後處理的困難!!長期沒有處置,將可能導致身體錯誤失衡影響腰部與脊椎傷害,嚴重則會造成神經的損傷!!!

 

第三類型:腰椎與下肢手術後的長短腳

這樣的患者也在門診中跟醫師抱怨,說腳不痛但好像有一高一低的感覺,大部份醫師會說這是正常現象,但卻輕忽病質的本身,讓病患常常會有感覺我只有好一半,好像還怪怪的。術後通常造成長短腳原因有三:

  1. 融合:術前骨頭的傷害或斷裂,在醫師處置後將骨頭固定在正確位置,但骨質融合會使患側腳變長,即使差一點也都有差異性(生物機械力學就會不一樣)
  2. 肌肉:術後因為疼痛肌肉使用不當或者不敢用力的狀況,使的患側肌肉被動拉長卻喪失收縮的力量,造成術後肢體較為下垂的原因,這個原因很容易治療,但需徹底評估!

固定:術後常需要長期的固定:被固定的東西除了軟組織外,還有關節骨骼等等,這些都會使很多的韌帶關節囊縮短,造成固定後的長短腳,這個的治療原則是可以動就越早動,先把活動度做出來,避免組織持續萎縮!

第四類型:下肢骨骼傷害

因為髖關節或者膝關節的疼痛所造成的長短腳也很常見,髖關節傷害:無法使用正常髖部屈曲向前的步態,而使用骨盆下壓或者腰部扭轉來行走,走幾次下來髖關節除了肌肉無力與持續疼痛外,還造成骨盆不正常的傾斜,這在曾經跌倒過後的老人家非常常見;膝關節傷害:因退化性關節炎或者膝蓋骨的疾病(髕骨軟化、膝蓋內外翻或副韌帶拉傷)而疼痛會刻意避免膝蓋屈曲的動作(屈曲時髕骨壓力增大韌帶扭力變強)所以會被動的使腳踝和髖關節做出過大的動作代償,而造成肌肉性疲勞與疼痛,導致更多的問題。足踝傷害:扁平足與高足弓都會造成長短腳的危險,必要時要用鞋墊護具支撐保護!

第五類型:先天結構疾病

因先天性的疾病或重大疾病所造成的長短腳,在這樣的長短腳病例中,物理治療可以訓練缺乏肌力的肌群,促進肌力平衡,避免因為長短腳所造成後遺症與傷害!!

 

大部分的長短腳都是可以治療或改善,長短腳若沒有處理好,將會影響到下肢與軀幹而造成整體結構傷害,如長短腳造成的全身性肌肉疼痛,長時間腰痠,甚至脊椎側彎!不可不多加注意,若有症狀一定要趁早治療!

 

 

信誠徒手訓練舘擁有最專業的物理治療師團隊,可以根據您的問題給予最好且有效的計畫,不要客氣有問題就與我們聯絡吧!!

信誠徒手訓練舘:(02272131470955437313預約或諮詢

信誠徒手訓練舘: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二段4410F-1(捷運古亭站七號出口1分鐘即達)

初步預約單:http://goo.gl/forms/AR5HCBNueE

 

 

文章標籤

信誠徒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信誠徒手訓練舘 徒手治療師:林建信

人的一生,可能會遇到很多波浪,受傷當然在所難免,受傷之後醫師有時會建議要開刀,但開刀後組織就會好嗎??現在就來為大家解釋一些開刀後的迷思(骨科手術)

一般來說骨科最常見的手術分為五大類:

一、骨折固定:在骨科的門診與手術中比例占的最高的是骨折,骨折有很多型態,顧名思義,骨折就是骨質外觀結構有改變,在此就不細論骨折種類,一般來說骨折後醫師會用支架固定,讓骨頭增生到正常的位置,或是使用人工添加物(骨泥),使骨質較為充份穩定。不管狀態是如何,骨折固定常見的術後疼痛非常常見,我們再將它分成三小細項:

1固定後的肢體腫脹:在骨折固定後因為肢體長時間沒有正常活動,肌肉層無法加壓血管,而導致循環下降,產生腫脹,甚至影響功能。一般來說,離心臟越遠的肢體(手掌,腳踝)越容易有循環不良與腫脹的問題;這些症狀在初期就要透過簡單活動增加循環,避免腫脹而造成額外的傷害!!

2固定後的肢體疼痛:長期固定(大於兩週)就會使軟組織會開始有肌肉繃緊,有些肌群則會開始縮短,會有明顯的肢體改變與疼痛,一般來說肢體固定的目的都是因為要配合骨骼生長的狀況而調整,但如果可以肢體越早回復活動是絕對是必要的,必須加以注意!!

3固定後的功能性下降:因固定後肌肉沒有正常的執行該有的功能,導致肢體會有三大改變:

A肢體本體感覺下降:因肢體表面接受器缺乏刺激,導致回饋功能失調,使得肢體本體感覺下降,更易產生二次傷害

B、肌耐力下降:肢體沒有進行正常的功能活動,力量與活動角度下降、柔軟度變差

C、功能不良:因為肢體長時間沒有活動,致使肢體與大腦的連結變差,這將使患者對手術後的不舒服感更恐懼,進而影響到肢體協調的功能,也是要及早做處置的重要課題!!

二、骨科切除手術:骨科很多疾病如果不進行切除,可能會影響更嚴重,基於未來與醫療的考量有時醫師會進行一些骨科切除手術(半月板切除術,椎間板燒灼術)。然而在骨科疾病後被醫師切除後,問題就沒了嗎??一般來說我們身體所有的骨骼與軟骨都有它的功能,試想,當功能不見時會造成怎樣的傷害??舉例來說(膝蓋為例)半月板切除術的術後患者,產生退化性關節炎的機率增加50-75%,也更有機會得到相關的膝關節疾病(韌帶或髕骨的發炎),在骨科切除的術後,更有機會產生肌肉因為保護性收縮,而使地原本平衡的肌肉更不平衡,導致間接性傷害的產生,切除手術後,越早進行治療,會越有幫助,在日後也會有更好的預後!!

三、軟組織切除術:有時肌肉或軟組織受傷嚴重時,醫師會進行切除再重建,重建後,組織的受力會不一樣,在機械力學上的改變也非常的大,一般組織醫師都會找鄰近甚至功能相當的組織做為修補、替換的對象,雖然相似,但就是不同,我們身上幾乎沒有完全一樣的組織,即使是左右手也都不一樣,這會造成的問題,最常見的就是肌肉力量上的失衡,還沒有一台儀器能有效測試您的肢體力學,只有您的身體可以,這些不平衡將使您肌肉疼痛、組織僵硬或者更多的傷害!

四、擴創手術:有時體表大片的傷害,為避免感染或使組織更加惡化,醫師會進行皮膚或者肌肉擴創手術,這是一個侵入性強、且傷害極大的手術,最常見的問題為:

1、疼痛:表體切除或擴創後產生嚴重發炎,有患者還描述疼痛就如同刀子割下一片肉,,擴創手術後疼痛可想而知,也造成醫師與患者心理上的負擔!

2、肢體張力不平均:肢體張力遍佈於全身,正常來說每平方公分的肌肉可以承受3-3.5LB的壓力,但如果組織張力不平均,肢體壓力就會往傷口處集中,使地表體更加疼痛,產生更多強烈緊蹦的不正常收縮,產生發炎-疼痛-僵硬的惡性循環,擴創術後,必須盡早降低表體壓力與張力,然而這個技巧具有危險性,應該由專業醫療人員進行治療,避免再次傷害!!

五、骨關節融合術或永久切除:走到這一步,醫師與醫護人員都很害怕,但必要時還是需要做這個心痛的處置,不論是融合或永久肢體切除手術,對患者與醫師都帶來非常大的傷害,除了肢體傷害,更大的是心理負擔與未來生活的面對!!這種疼痛更是難以形容的,而且術後產生的問題也非常的複雜,組織會產生很多代償與失衡的狀態,包含上述所有的問題外還有更多的心理調適的問題,但是這種狀態,我們還是可以幫助您到最好,切記一件事情,只要自己不放棄希望就一定有出路,希望這些朋友能堅強起來,我們一同邁向美好未來!

上述所有問題都有解決與改善的方法,別懷疑,只要抱持希望就一切沒問題

如果要預約專業治療與諮詢服務,別客氣,我們一起努力

專業 親切 服務

信誠徒手訓練舘: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二段44號10F-1(捷運古亭站七、八號出口1分鐘即達)

諮詢預約專線:(02) 2721-3347

初步預約單:http://goo.gl/forms/AR5HCBNueE

 

 

 

文章標籤

信誠徒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文-信誠徒手訓練館-曾瀅穎老師)

       頸椎有七節,椎管內有脊髓,椎體間分布著椎動脈及神經,若頸部曾有過外傷撞擊或是長時間累積造成的肌肉不平衡或關節排列問題,頸椎產生病理上的變化,例如:骨刺、椎間盤突出或是造成神經、血管或脊髓受到壓迫…等;一般常見的頸椎神經壓迫,多出現肩頸痠痛、手臂痠麻、無力等症狀。但也有部分的患者會有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症狀則會出現頭痛、頭暈、噁心、耳鳴、心悸胸悶等情形,與一般常見的頸椎問題不同,致使患者多在各科輪轉又找不出自己的問題。

       人體的生理功能,主要是由內分泌系統及神經系統來控制的。其中神經系統可以分為中樞神經與周邊神經;周邊神經又分成體神經跟自主神經;自主神經再往下分為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

    

神經系統.png   

體神經:將外界訊息由感覺神經傳入中樞神經整合,再由中樞神經系統把訊息傳送至骨骼肌,體神經控制使骨骼肌產生動作,例如:舉手、寫字、跑步…等,受大腦意識控制的動作。

自律神經:將外界訊息由感覺神經傳入中樞神經整合,再由中樞神經系統把訊息傳送至平滑肌、心臟肌及腺體,以調節內臟的生理活動,自律神經的起源處不是大腦,屬於非意識、自律性的調節作用,例如:控制血壓、心跳、呼吸速率、體溫、消化、代謝、電解質平衡、體液的產生…等。

       自律神經可分為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源自胸脊髓和腰脊髓;副交感神經源自腦幹和薦椎脊髓。多數的器官會由交感神經或副交感神經其中之一為主要控制;有些器官會同時由交感及副交感神經支配,並提供相反的效果,例如交感神經會使血壓上升,副交感神經則使血壓下降,這能使身體在不同的情況下做出適當的調節。

訊息傳入.png  

       自律神經引發的症狀多樣,出現的症狀也是因人而異,影像檢查也不明顯,診斷複雜,許多疾病都會出現類似症狀,建議大家不要因為出現某些符合的症狀,就自行推斷有自律神經失調,還是需經由專業人員評估以免遺漏其他疾病。造成自律神經失調的原因常和疲勞、情緒、壓力與姿勢不良…等有關,就機率來說追求完美、個性急躁、容易擔憂的人,較易有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另外自律神經也受女性賀爾蒙起伏的影響;也有部分人是因為頸椎問題造成的失調,如果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則無法解決問題。

坐姿.png  自律神經.png 

       若是因為頸椎問題造成的自律神經失調,則須針對頸部肌肉緊繃的軟組織及頸椎間的位置偏移來做處置,同時也需要調整造成頸部問題的錯誤姿勢、生活習慣,並重新建立正確的動作控制;復原後仍需保持適當的運動及正確的姿勢,以避免再度復發!

信誠徒手訓練館/  曾瀅穎 老師

信誠徒手訓練舘: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二段44號10F-1(捷運古亭站七號出口1分鐘即達)

諮詢預約專線:(02) 2721-3347

初步預約單:http://goo.gl/forms/AR5HCBNueE

 

參考資料:

1.https://www.merckmanuals.com/home/brain,-spinal-co...

2.http://www.landseedhospital.com.tw/lishin/news/new...

3.「不想生病就搞定自律神經」郭育祥醫師

4.http://www.tanss.org.tw/15

5.坐姿圖片引用:http://www.mlive.com/living/kalamazoo/index.ssf/20...

 

信誠徒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