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信誠徒手訓練舘 

 

    肩關節(肱盂關節glenohumeral joint)是身體中活動度最大且使用頻率最高的關節,不論是抓頭、抓背、梳頭髮、扣釦子、晾衣服…等日常生活動作都需要肩關節的參與,搬運物品、重量訓練、球類運動…等高強度高衝擊性的動作,更需要肩關節周邊肌肉與韌帶提供良好的穩定性與周邊關節註1協調性才能有良好的動作表現。若是肩關節或肩帶(shoulder girdle) 註2其中的一個環節出了問題,當下可能會出現些微疼痛且短時間內不會發現較大問題,慢慢的身體會發展出代償動作註3去避免引發疼痛的動作,當代償動作趨於穩定後劇烈的疼痛隨時會爆發,所以建議民眾若有肩關節疼痛的問題千萬不可大意。徒手處置對於肩關節初期小傷害可以有快速的改善效果,並且讓自己身體意識到該如何正確使用肩膀,以達到預防甚於治療的目標。若肩膀疼痛狀況發生有一段時間了也別擔心,透過專業的評估流程了解發生疼痛的來龍去脈,徒手處置也能協助您走向恢復的康莊大道。

 

註1: 周邊關節包括胸骨鎖骨關節(sternoclavicle joint)、肩峰鎖骨關節(acromioclavicle joint)、肩胛骨與胸廓組成的非真正關節(thoracoscapular joint)

 

註2: 肩帶(shoulder girdle)指的是身體前側的鎖骨(clavicle)與後側的肩夾骨(scapula)所包含的範圍。

 

註3: 代償動作指的是身體某個肌肉受傷後不敢用力或肌力下降,為了做出與未受傷前一樣的動作,身體使用了原先不該用力的肌肉去完成動作。更明確的說,代償動作是身體在不知不覺中使用了新的神經肌肉策略(neuromuscular strategy),使得神經與肌肉徵召的順序被改變了,甚至改變身體結構的排列去完成動作,其中包括了骨頭、韌帶、肌鍵、肌筋膜、關節…等。舉例來說,肩關節損傷的患者在做舉手的動作會合併聳肩的現象,如此習慣會造成肩關節本身愈來愈僵硬且肩夾骨活動度過大…等問題,單純的肩關節損傷最後會演變為肩膀痛、背痛、脖子痛、手麻…等合併問題。

 

 

undefined

圖片來源 https://www.local-physio.co.uk/articles/shoulder-pain/shoulder

 

 

當民眾前來接受徒手處置,我們會先詢問肩膀疼痛發生的經過,確認發生的原因後進行整體評估。

 

肩關節的整體評估包含以下內容:

 

1.肩部各肌肉群的阻力測試
阻力測試目的是排除肌肉或肌腱撕裂傷的可能,若發現疑似撕裂傷我們會建議患者至醫療院所接受進一步的檢查,與醫師討論受損情形與治療計畫,若嚴重者可能需要接受手術治療以免病情延誤。

 

2.頸椎姿勢與活動度測試
此評估可以找出肩關節損傷後是否影響頸椎活動度與關節排列位置,代償動作是否已經造成脖子與肩頸的不舒服。另外,此評估也可判斷肩膀損傷是否由頸椎疾患所造成。了解頸椎與肩關節互相影響的先後順序就可以訂定出有效的徒手處置計畫。

 

3.肩關節所處的位置是否異常
大部分肩關節疼痛的患者害怕肩膀被拉扯或伸展的動作,因此會有些微縮胸圓肩、甚至駝背...等姿勢,此時肱骨頭處於前置的位置,胸大肌因此縮短且肌力漸漸下降。徒手處置可將胸大肌緊繃的狀況解除,伸展肩關節囊使之回正到正確位置上。

 

undefined

圖片來源 http://www.thehealthdaily.org/node/214252

 

4.肩膀上舉與外展時的肱骨頭(humerus head)與肩胛骨(scapula)活動模式
肩關節屈曲(向前舉高)或外展(向側邊舉高)時會伴隨肩胛骨的旋轉動作,我們稱它為肩胛肱骨節律(scapulohumeral rhythm) 。肩膀外展30度或屈曲60度後若手臂持續向上舉高,肩關節和肩胛骨會以2:1的活動角度比例進行整個肩膀上舉的動作。評估過程除了要注意此節律變化,更重要的是注意各個肌肉收縮的品質與時間點。舉例來說,如果棘上肌(supraspinatus)在手臂外展上舉的過程中收縮不良,使用過多的三角肌(deltoid)收縮來完成上舉動作,此時肱骨頭向上位移,棘上肌肌腱或滑液囊就很容易撞擊上方的肩峰(acromion),長時間重複此錯誤動作就會造成嚴重的發炎反應,此現象就是所謂的肩關節夾擠症候群(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徒手處置可將長期緊繃甚至縮短的肌肉做延展放鬆之外,更重要的是喚醒正確的動作模式

undefined

圖片來源 http://charlieweingroff.com/wp-content/uploads/scapulohumeral-rhythm.jpg

 

 

整體評估可以提供民眾對於疼痛部位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了解疼痛來源與發生機轉後接受專業徒手處置,如此才能達到有效率的恢復。

覺得肩膀卡卡嗎,千萬別輕忽大意喔。

 

信誠徒手訓練舘: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二段44號10F-1(捷運古亭站七號出口1分鐘即達)

電話:(02)27213347 0955437313信誠徒手訓練舘

線上預約網址:http://goo.gl/forms/AR5HCBNueE

 

 

 

文章標籤

信誠徒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信誠徒手訓練館)

 

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這文謅謅的名稱聽起來很陌生,但其實就位在手腕的外側(小指側),如果您是愛運動的人,或您的家事做特別勤奮,又或是您電腦打得特別多,出現小指側的疼痛就要懷疑可能是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受傷囉~!

 

 

▓為什麼會產生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傷害呢?我們可以分成兩大方面:

一、急性發生:

受傷通常是跌倒後,用手腕撐地或手腕突然猛力的扭轉動作。此使三角纖維軟骨可能因受傷程度而產生撕裂,甚至嚴重時會造成手腕關節脫位。

還有球類運動傷害包括網球、羽球,因為手腕在正拍呈現旋轉及後伸的動作讓壓力集中在小指側造成。

 

二、重複性傷害:

重複性傷害通常是因前臂和手腕關節反覆的旋轉,使三角纖維軟骨受到擠壓或牽扯而產生破裂甚至退化磨損,也就是在做家事或工作型態常常會運用手腕的族群容易發生!

 

▓若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TFCC)真的受傷你會有:

1.     手腕尺側(小指側)疼痛

   明顯的壓痛點,若將手腕往外側移動,疼痛會更明顯。

   壓迫腕關節所造成的疼痛,例如手腕撐床或椅子要起身的時候。

   扭轉腕關節時疼痛,還會有磨擦的感覺或卡咯聲音

2.      無力感

   握力降低

   旋轉前臂,如扭毛巾、轉門把動作

 

 

 

▓該怎麼處置呢??

1.      急性期發生,採保守治療,需要休息及適當的保護或固定,可減少疼痛,提供組織修復環境。

2.      受傷初期,不產生過多疼痛前提下,可訓練抓握力量,協同刺激手臂屈腕肌,達到穩定腕關節功能。

3.      穩定期經物理治療師或醫師評估症狀後,即可進行相關物理治療運動。

如果懷疑有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TFCC)的問題記得撥打我們的電話,讓專業的老師來評估處理喔!!

 

信誠徒手訓練舘: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二段4410F-1(捷運古亭站七號出口1分鐘即達)

電話:(02)27213347 0955437313信誠徒手訓練館

初步預約單:

http://goo.gl/forms/AR5HCBNueE

 

 

 

 

信誠徒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信誠徒手訓練館

有沒有人有過以下經驗?

  脖子常覺得累累,不理它經過一陣子醞釀變成不只脖子有問題,還漸漸的在手臂、手指出現酸、麻、刺等等狀況,百般驚恐之下到了醫院、診所求診得到了一個不怎麼討喜的答案,醫師說:你的神經被壓迫了!!若吃藥、打針還沒效就要做手術,免得更嚴重會癱瘓!患者:!!!從此陷入在愁雲慘霧之中,深怕一個不注意就萬劫不復了!

 

        但,信誠徒手告訴您,事情不像您所想的這樣,頸椎神經被壓迫受傷固然是嚴重狀況,但除了吃藥、打針、手術之外沒其他選擇了嗎??當然不是,由於脊椎隨著年齡老化,神經孔會日漸狹窄,此時造成壓迫神經根的組織可能有退化突出的椎間盤、不穩定的小面關節以及僵硬的肌肉、筋膜,我們會利用徒手技巧讓肌肉放鬆,並促進關節滑動,騰出更多空間,再以主動誘發技巧來鍛鍊頸椎讓關節達到動態穩定,您要做的事情就是配合信誠的進度,按部就班地把頸子鍛鍊好,非常簡單,更重要的是別讓工作壓垮了您的身體,我們都知道時間過長會讓身體產生壓力,若這時又是不正確姿勢來執行工作簡直就傷上加傷,愛注意唷~

 

  以下介紹一些頸椎常見症狀,如果您不幸命中也別太憂鬱,我們專業的老師能夠幫您做放鬆!

 

 

頸椎神經根病變

目前這個問題盛行率,已不再是中老年人居多,好發年齡層有逐漸往下趨勢(因為大家都很認真上班,每個都烏龜脖、猿人症)。

 

◎臨床症狀

頸神經根壓迫的疼痛,通常患者敘述為燒灼感或尖銳疼痛感。並由頸部向下傳導到手臂或手指

其他症狀包括:

1. 手指或手掌會有麻麻針刺的感覺

2. 手臂,肩部,或手掌的肌肉無力

3. 感覺遲鈍

 

◎好發族群

1. 職業需長期固定同一姿勢,特別是頸部前傾的姿勢,如長時間使用螢幕者。

2. 長時間肩膀抬舉的姿勢(常常做家事或專業清掃人)。

 

信誠徒手訓練舘: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二段4410F-1(捷運古亭站七號出口1分鐘即達)

電話:(02)27213347 0955437313信誠徒手訓練館

初步預約單:

http://goo.gl/forms/AR5HCBNueE

 

信誠徒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信誠徒手訓練館 

 

急性期的物理治療處置

 

甚麼是急性期??

運動傷害急性期受傷的組織可能會出血或水腫,因此出現「紅、腫、熱、痛」的臨床症狀。

為麼會感到痛呢?因為腫脹的組織會妨礙血液循環,以致壞死的組織無法送離,修補的養份無法送抵患部,而減緩了軟組織的復原,且因代謝廢物的刺激,所以感到十分疼痛。

因此急性期處理的首要任務當然就是止血、消腫、止痛,這樣可以提供組織較佳的環境迅速增生、修補。

 

該怎麼做呢?

急性運動傷害的治療原則,不外乎PRICE;就是保護protection、休息Rest、冰敷Icing、壓迫Compression、抬高Elevation     

 

Protection 保護

在急性傷害發生時,檢查傷勢以後,馬上保護受傷組織或部位,避免受到二次傷害。我們常用兩種貼布來保護我們的患部;Kinesio 貼布具有彈性,主要作用是消腫、支撐肌肉,白色貼布 (athletic tape) 沒有彈性,主要作用是固定關節、支撐韌帶。

急性期1.jpg

急性期2.jpg

 

Rest 休息

馬上停止所有運動、任何會影響到患部的活動,讓患部安靜、休息。主要是為了減少由活動引起的疼痛、出血或腫脹現象,並預防傷勢惡化。

 

Ice 冰敷

這是急性運動傷害處理中最重要的一環,目的是止血跟消腫,冰敷:

 使血管收縮、血流變慢 → 止血、減少腫脹

 使神經傳導速率變慢或阻礙神經傳導 → 止痛、放鬆肌肉

 抑制肌肉收縮速度與張力 → 放鬆肌肉

 減緩代謝速率 → 消炎、止痛

可以使用塑膠袋裝冰塊、冰敷袋或是冰敷包,每次以15至20分鐘為限,每1至2小時一次,持續2到3天。患部不再腫脹之後,可搭配熱敷交替使用。

 

Compression 壓迫

壓迫的目的在止血及消除腫脹,並固定患部,通常使用彈性繃帶或運動護套。彈性繃帶有幾個使用原則需注意:

 由遠端往近端包紮

 繃帶壓力要平均

 肢體遠端要露出以觀察血液循環

 

Elevation 抬高

在受傷後24小時內,儘量可以讓患部抬高,高於心臟即可。目的在減緩血液沖到患部傷口的速度,協助止血。同時可以做等長肌力運動,促進血液及淋巴液的回流效果。

 

 

進階徒手治療

除了以上介紹的保守療法外,我們還可以尋找專業、有經驗的治療師來施行一些高階的徒手技術,以期縮短療程,加快恢復速度。如果在急性期處理得宜,復原不但速度快,而且也較不會有殘留難處理的後遺症。

急性期軟組織放鬆術:

我們可以利用放鬆手法在患部周圍較緊繃的軟組織上,減少水腫與降低患部的疼痛。因為患部的疼痛往往會造成患部周邊的肌肉緊繃,讓局部循環不良,對組織恢復不利。藉由放鬆患部周邊的軟組織,我們可以讓周邊的循環不至於過度阻塞,並加速排除發炎物質。另外,放鬆軟組織後也會比較減緩疼痛,打破疼痛-->造成患部周邊緊繃-->更疼痛的惡性循環。

 

 

信誠徒手訓練舘: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二段44號10F-1(捷運古亭站七號出口1分鐘即達)

電話:(02)27213347 0955437313信誠徒手訓練館

初步預約單:

http://goo.gl/forms/AR5HCBNueE

 

 

信誠徒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 肩手症候群

 

            (文-信誠徒手訓練館 黃證哲 老師)

肩手症候群

  反射性交感失養症(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RSD)是與灼痛(causalgia)類似的病症,可能發生在骨骼傷害後,尤其是骨折之後更常發生,除此之外,感染、心肌梗塞、頸椎傷害或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如腦中風後)均有可能造成RSD。反射性交感失養症的機制不明,可能肇因於感覺神經纖維功能倒錯,將溫度變化當成疼痛反應。發生於腕部的症狀稱為組德克氏萎縮症(Sudeck's atrophy);有時候此病可犯及肩部,因而稱之為肩手症候群(shoulder-hand syndrome)。其臨床表現為感覺過敏、皮膚變冷、變藍,且肢體會出現劇痛,病人無法正常地移動肢體,嚴重病人的皮膚會變薄且發亮。一般來說反射性交感失養症在女性病患是男性的三倍。好發於4050歲間的女性。30-50% 的反射性交感神經失養症病患找不到病因。

肩手症候群1.gif

 

臨床表徵

臨床表現,包括肩和手兩部分。其病程又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為36個月: 病人在上肢受傷或疾病之後,肩發生燒灼性不適感,繼之手和手指出現腫脹、疼痛。有時,僅有手的症状而肩並無改變。上肢多呈下垂位,隨病情發展肩運動範圍漸減小、屈指受限疼痛、手及手指被動運動疼痛。手和腕骨骨質疏鬆。

第二階段持續時間36個月: 肩關節無痛性固定,手和手指腫脹減輕,指痛加劇,手指運動進一步受限。手和手指皮膚變光滑,顯示神經營養不良。掌筋膜可攣縮增厚,很像Dupuytren's攣縮。本病的特點是沿神經分布和損傷區域的劇烈壓痛。病人手腫脹、感覺障礙、上肢燒灼感、僵硬、出汗、寒涼或發熱。

第三階段為病程一年以後階段: 病人上肢功能喪失,肩、手強硬畸形。皮膚萎縮攣薄。肩、手無疼痛。手畸形的出現取決於手內在肌的改變、手屈伸肌的改變。

 

物理治療

盡量維持正常的活動度是很重要的,一開始我們先在病人可以忍受的程度之下維持被動的活動角度,接著要病人主動活動他們的肢體。

  1. 按摩: 適度的按摩可能可以消除水腫與減少疼痛感
  2. 熱療: 可以改善肌肉緊繃而增加活動度,並可以舒緩疼痛
  3. 進階的徒手技巧:

淋巴引流: 可以更有效地消除水腫。這是一個有系統的方法去刺激淋巴系統的循環和功能,以治療師輕柔的手法去刺激淋巴流動。該技術包括沿著淋巴系統在適當的位置輕輕按壓,以刺激淋巴流動。治療師會進行全身淋巴的檢查,這包括用他們的雙手”探測”淺層和深層淋巴管道,以評估治療前後和期間的淋巴流動的特定方向,和發生堵塞和纖維化的地方。他們可以用手有效地確定淋巴液體停滯的其他替代途徑,及影響在身體的不同水平位置的淋巴流動,從最表面的皮膚循環到較深層的黏膜、肌肉、肌腱、骨膜及內臟。

肩手症候群2.jpg

軟組織放鬆術: 藉由專業的物理治療師徒手技巧,施術可以改善肌肉收縮失衡與其他周邊軟組織造成的問題。 我們可以在患部周圍較緊繃的軟組織施予此術,以期減少水腫與降低患部的疼痛。因為患部的疼痛往往會造成患部周邊的肌肉緊繃,讓局部循環不良,對組織恢復不利。藉由放鬆患部周邊的軟組織,我們可以讓周邊的循環不至於過度阻塞,並加速排除發炎物質。另外,放鬆軟組織後也會比較減緩疼痛,打破疼痛-->造成患部周邊緊繃-->更疼痛的惡性循環。

肩手症候群3.jpg

肌內效貼布: 根據貼法與部位的不同,可以達到不同的效果,

筋膜,人體內的筋膜覆蓋全身,支撐着我們的身體結構。淺層的筋膜在皮膚和肌肉之間,深層的則保護、固定了肌肉神經線和內臟。運動貼布就能令淺層筋膜的結構和張力保持正常,減少受傷後筋膜組織的損害。

淋巴系統,運動貼布能牽扯皮膚,讓表皮下組織空間提高,使淋巴線、循環系統更暢通。當有腫脹或淤血積聚,貼上貼布就可以加快清理廢物的過程,更快康復。

肌肉和關節,肌肉和關節主宰了身體的活動能力,當受傷出現炎症時,身體的纖維母細胞會增加活性,令肌肉、肌腱與韌帶纖維化和沾黏,這時肌肉會緊繃,削弱活動能力。貼布可以讓筋膜和肌肉維持一定的張力,讓身體正常活動,而且其牽扯皮膚的作用,可使新陳代謝加快,使身體盡快康復。另外貼布可代替護腕、護指等關節護理品,承托、保護或固定關節,而且透氣程度更佳。

前兩項我們可以自行至一般醫療院所接受治療,若是效果有限,建議您尋找專業、技術高明的治療師幫您處置,已達更好的效果。

 

信誠徒手訓練舘: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二段44號10F-1

電話:(02)27213347 0955437313信誠徒手訓練館

初步預約單:

http://goo.gl/forms/AR5HCBNueE

 

 

信誠徒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信誠徒手訓練館

 

       髂脛束症候群,在三鐵界可是惡名昭彰,選手們對它恨之入骨。近年來,不管髂脛束有沒有中獎、運動前暖身或是運動後的緩和運動,都非常流行利用泡棉滾筒肌筋膜對髂脛束進行按壓放鬆 (圖一),放鬆的初期超級刺痛,接著身體似乎慢慢地可以接納與習慣了強刺激,三不五十就習慣拿滾筒來滾個幾下。但很多得過髂脛束症候群跑友的共同經驗應該是,症狀好像有比較減緩,但是一旦恢復自主練習,疼痛感就會又找上門來。其實,髂脛束是「受害者」,當您想使用強刺激按壓疼痛的髂脛束來紓緩疼痛,其實很可能是在助紂為虐,將受害者往死裡壓。

1.jpg

(圖一) Google一下可以看到網路上充斥著許多教人利用泡棉滾筒放鬆髂脛束的資料

 

 

當有什麼感受代表髂脛束中獎了

1.  跑者多在雙腳著地時會感覺膝蓋外側有明顯的刺痛及灼熱感,嚴重時可能蔓延到大腿,甚至髖部外側。

2.  膝關節外側有明顯壓痛點,嚴重時髖關節外側也有。

3.  大腿外側緊繃,尤其下二分之一段。

4.  上下樓梯或跑下坡、其他膝關節彎曲的動作會痛。

 

 

6.jpg

 

 

 

髂脛束在哪

       髂脛束其實是一條由臀中肌、臀大肌及闊筋膜張肌所延伸下來的一束強韌的結締組織,這條筋膜主要經過大腿外側連接到小腿脛骨外側的部分,可以幫助膝關節伸展及髖關節做外展的動作 (圖二)

2.jpg

(圖二骼脛束是由臀部外側髂骨嵴(iliac crest)連結到脛骨,部分纖維在膝部延伸到外側髕骨支持帶,提供部分膝部外側的穩定度。

 

 

什麼原因會造成疼痛

       以往普遍認為膝關節在伸直彎曲活動時,緊繃的骼脛束就會在股骨外髁突起處做前後的滑動,特別是在膝彎曲20-30度之間摩擦最大,使得髂脛束與股骨外髁突起之間的滑囊產生發炎而疼痛。然而,目前最新研究發現,股骨外上髁近端側有一個斜向並且成扇形的結締組織把髂脛束固定在股骨之上(圖三)。在核磁共振影像設備研究指出,膝蓋彎曲的過程中,髂脛束是不會前後移動的,但髂脛束會在不同的部位產生張力的改變,造成髂脛束與股骨之間豐含血管以及神經分布的脂肪墊受到壓迫,此外,造成髂脛束緊繃的根源可能來自於臀肌無力、股二頭肌收縮失衡、髖關節的不穩定、腳踝活動度失調等,通常它只是個受害者

    跑步或是騎腳踏車,膝部的活動範圍最常落在這個角度,因此這兩種運動者就容易有髂脛束摩擦症候群。此外,跑步下坡時,更容易產生疼痛。

 

 

4.jpg5.jpg

(圖三) 股骨外上髁近端側有一個斜向並且成扇形的結締組織把髂脛束固定在股骨之上,讓髂脛束就在股骨外髁突起處不會前後的滑動。
 

 

髂脛束症候群適合直接在疼痛處進行泡棉滾筒按壓嗎

       髂脛束不是韌帶、不是肌肉,是一條非常粗強的結締組織,目前研究已指出,你無法於疼痛點透過任何放鬆技法來讓髂脛束放鬆。若您是要化解被誘發出的疼痛而使用泡棉滾桶的話,您的髂脛束會因為太多壓力而加重症狀。很多情況使用滾筒越多,疼痛反而越高,通常軟組織在緊繃的狀態下遭受強刺激,它只會越來越緊張達到保護機制,所以千萬不要在沒有進行專業的評估前,貿然放鬆繃緊的組織。
 

7.jpg

 

       因此按壓髂脛束不是解決髂脛束症候群的方法,找出其周邊的問題,強化周圍附著的肌肉群才是解決問題的王道。除此之外,若果您是急性的髂脛束症候群,應該先行休息,尋求專家處理,而不應該自行針對疼痛點進行按壓,可能使您的症狀變本加厲。

 

 

造常髂脛束症候群常見的原因

       髂脛束出現問題往往是因為「臀中肌」沒有被正確的啟動,當臀中肌虛弱無力(圖四),它就無法做太多穩定髖關節與膝關節的工作,會導致闊筋膜張肌出來工作。然而,闊筋膜張肌並不像臀中肌來的大而有力,且因為它向下延伸連接至大而厚的髂脛束,所以當髂脛束收緊來協助膝蓋穩定時,會導致其張力的改變,造成髂脛束與股骨之間豐含血管以及神經分布的脂肪墊受到壓迫而產疼痛。

8.jpg

(圖四因為臀中肌無力,患側腳在支撐時,無法有效抓住骨盆而造成骨盆往好邊掉,又稱搖擺步態,因此身體就會自主徵招闊筋膜張肌出來工作。

 

       要特別提醒,膝蓋外側的疼痛造成的原因相當的多,所以即使您目前的症狀很像是髂徑束症候群,仍要強烈建議您再尋求專業的醫師或是物理治療師進行詳盡地檢查,以排除外側半月板和外側副韌帶的問題。

 

信誠徒手訓練舘: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二段44號10F-1(捷運古亭站七號出口1分鐘即達)

電話:(02)27213347 或0955437313信誠徒手訓練館

初步預約單:

http://goo.gl/forms/AR5HCBNueE

 

信誠徒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信誠徒手訓練館 )

1.gif

顳顎關節即俗稱為下巴關節,關節面上覆蓋一層纖維軟骨,兩關節面則有一塊纖維軟骨形成的盤狀結構,稱之為關節盤(disc)。

顳顎關節症候群,是指當張嘴和閉合出現功能障礙,例如顳顎關節或咀嚼肌發生聲響或疼痛。

2.jpg

■功能性張嘴檢查

◎嘴巴張開時,應可放入2-3個指節彎曲手指。

◎張開幅度應要有3.5-5公分,日常活動只需2.5-3.5公分就足夠。

◎張開幅度小於2.5公分,表示有功能障礙。

 

 

■張嘴及閉嘴生理動作

須配合下頷骨第一期髂狀突旋轉及第二期前滑,做出全範圍活動動作。

3.pn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B468Jh9aAY

 

■症狀

張嘴疼痛、困難、偏斜、彈響或摩擦音

面部、頸部或肩部的放射性疼痛

耳朵下緣疼痛

單側頭痛、頭暈以及聽覺不良

咬合無力

*研究顯示,顳顎關節障礙患者,比正常人更容易出現頸部症狀。

長期頭前傾(Forward head)姿勢,使下顎骨姿勢改變,導致關節壓迫引發疼痛;另一部份當顳顎關節受限,使得頸椎需更多代償姿勢出現,進而造成頸部肌肉緊繃及上頸椎的傷害。

4.jpg

 http://tao-garden.com/temporomandibular-joint-syndrome-tmj-syndrome-2/

 

■臨床特徵

功能障礙 臨床特徵
張嘴第一期 這個時期,較少發生疼痛問題。
張嘴第二期

喀拉聲出現。

可能是軟骨前滑不順或翼外肌問題。

張嘴下巴偏移一側 受傷側顳顎關節活動度太低或對側活動度太大。
閉合疼痛或壓痛 咬合不良或過度使用。

 

■好發原因

1.20-40歲的女性多於男性。

2.咬合不良、牙齒矯正、不良假牙。

3.容易緊張焦慮或生活及工作壓力大。

4.喜愛用單邊咀嚼食物、口香糖、魷魚絲、堅硬食物等。

5.長期頭頸部姿勢不良。

6.全身性關節炎。

 

■治療方式

它的病因很多,但往往不會因單一原因而引發症狀。治療須依據個人的症狀,並觀察治療後的反應及效果,來調整治療方式。

5.jpg

◎咬合板治療: 咬合板是改善關節的位置,並讓咀嚼肌肉放鬆,軟骨恢復至應有的位置。

◎物理治療:藉由熱療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肌肉緊張及酸痛,如熱敷、超音波、低週波電刺激、雷射等治療。

◎徒手治療:

#關節鬆動,針對活動度不足的顳顎關節,增加關節角度,回復兩側關節平衡。

#深層摩擦按摩,顏面部咀嚼肌肉的放鬆,將低肌肉的緊繃及張力。

#正確關節動作及肌肉再教育,利用鏡子練習正確張嘴動作,進而達到兩側顳顎關節的對稱性。

#伸展運動,前面所提到的長期頸部姿勢不正,也會影響到顳顎關節。建議適當的頸部伸展運動,可降低肌肉及關節的壓力。

       6.jpg   胸鎖乳突肌伸展姿勢

7.jpg     斜方肌伸展姿勢

■自我保健方式

顳顎關節障礙問題,先找出引起原因,進而有效改善症狀。

避免習慣單邊咀嚼及吃太硬、有韌性的食物。

避免下顎長時間張嘴或突發性動作。

解除釋放壓力來源,保持身心放鬆。

維持頭頸部正確姿勢,避免增加肌肉及關節壓力。

 

■顳顎關節障礙自我檢查

□你是否曾因磨牙或咬緊牙根而醒過來?

 

□你是否曾在起床時感到下顎疼痛且肌肉僵硬?

 

□你是否經常感到頭痛或脖子痛?而且這疼痛是否會因你咬緊牙根而加劇?

 

□壓力是否會使你更用力咬緊牙根且疼痛加劇?

 

□你的顎關節是否會發出卡搭聲、嘎嘎聲或當你想要張嘴時卻卡住、鎖住了?

 

□當你張開嘴、吃東西或打呵欠是否會感到困難或痛?

 

□你的脖子、頭或下顎曾受過傷嗎?

 

□你的其他關節是否曾患過疾病(如關節炎)?

 

□你是否曾經在咬東西時有過牙齒無法咬在一起經驗?

 

□你的牙齒是否經常不易正確地咬合?

 

□用門牙將食物切斷或撕裂對你而言是否感到困難?

 

□你的牙齒是否對冷熱敏感、鬆動、破損或磨損了?

 

參考資料: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free/quickqa-answer.html?uid=865

 

信誠徒手訓練舘: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二段44號10F-1(捷運古亭站七號出口1分鐘即達)

電話:(02)27213347 或0955437313信誠徒手訓練館

初步預約單:

http://goo.gl/forms/AR5HCBNueE

信誠徒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天氣冷就痛? 談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文-信誠徒手訓練館 老師)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myofascialpainsyndrome),不是一種特定疾病的名稱,是人體肌肉因長期處於緊張狀態下,所出現症狀的總稱。肌肉長期在緊張狀態下,會防礙血液暢流,無法有效的把體內因代謝作用所產生的廢物如乳酸等帶走,積存在該處而引起酸痛感。

故此,天氣轉寒冷也會使我們的新陳代謝變慢,常常一些不舒服就出現了。肌筋膜疼痛的病理機轉尚未被證實,一般認為,受傷的肌肉因過度的收縮增加了血液流入該肌肉的障礙,導致局部缺血、缺氧和營養供應不足,進而形成局部組織代謝廢物的堆積,疼痛油然而生。

此病症其實很常見,現代人生活型態常常是長時間坐在桌子前,很多人因此有肩頸痠痛,如果順著脖子往肩膀的方向摸,通常可以發現會摸到一個點或是一條線,輕輕按下會比其他地方痠痛,甚至傳到額頭或其他地方。

 

臨床表徵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臨床症狀有:局部的肌肉疼痛、激痛點、傳導痛、肌肉緊張等,不注意這些關鍵的臨床症狀便無法把肌筋膜疼痛症候群快速且準確地判斷出來。相對地,反而容易與其它病症混淆,甚至誤診為:肌腱炎、神經痛、神經根病變、關節炎或椎間盤突出。隨著肌筋膜疼痛症候群出現部位的不同,有不同的臨床症狀,這些症狀往與骨科傷害的病症類似,不易區別判斷,因此容易被誤診為其他的骨骼外科病症,例如菱形肌的肌筋膜疼痛症候群被誤診為脊椎關節炎、頸椎神經根病變;胸部肌群的肌筋膜疼痛症候群被誤診為肩部滑液囊炎,甚至心臟疾病。

肌筋膜1.jpg

在臨床表徵上,一般的實驗室分析結果皆正常。肌電圖上可發現局部收縮區活動較多,表徵有下列幾種:

1、壓痛點(TP--trigger point):通常存在人體緊繃的肌束(taut band)當中,受到壓力刺激會有局部抽痛,也有可能引發轉位痛。當然依嚴重情形不同分為

活性壓痛點(active TP):不壓就會痛

潛在壓痛點(latent TP):要壓才會痛

附屬壓痛點(satellite TP):常發生在轉位痛區之肌膜

二度壓痛點(secondary TP):發生在拮抗肌上之壓痛點。這些壓痛點通常經過直接或間接刺激才引起疼痛,被活化後會一直存在,迫使肌肉避免痛楚而造成肌肉緊抗(guarding)限制動作,逐漸變成遲緩性壓痛點。

2、筋膜痛(fascial pain):這類疼痛好發在中年少活動女性,但隨工商業發達辦公室人口的增加,這類病人有年輕化的驅勢,女性仍多於男性。肌膜痛與壓痛點有相關性者我們稱之為轉位痛(refer pain),每一塊肌肉轉位痛皆不相同,但同一個肌肉轉位痛位置都落在同一區域。轉位痛的嚴重程度和範圍大小與壓痛點有正相關性而與肌肉大小無關。

臨床診斷肌筋膜疼痛症候群須根據:(1)詳細病史的問診;(2)仔細的理學檢查及神經學鑑別診斷;(3)疼痛點的認定;(4)影響疼痛點活化的誘發因子存在等;多方面加以判定,以免無法給予病患適當的診治,貽誤病情,而淪為慢性疼痛,讓病患身心飽受煎熬。

 

物理治療

  1. 肌筋膜鬆弛技巧(myofascial release technique):

此技巧包含不少其它觀念,如軟組織技巧(soft tissue technique)、肌肉能量技巧(muscle energy technique)、非直接技巧(indirect technique)、頭蓋薦骨內力技巧(inherent force craniosacral craniosacral technique)等,主要目的在於利用物理治療中操作治療的技巧,幫助病患減輕不適,當然需要根據物理治療評估並視病患需求予以治療。這些技巧可以有效改善局部肌肉缺氧的狀態,進而達到恢復、治療的目的。

肌筋膜2.jpg

  1. 儀器治療: 水療、電療、冷熱療等,配合病患情形予以不同之治療處方。

3. 牽拉運動(stretch):利用簡單之牽拉技巧,教育病患居家自我治療,可以有效的減輕症狀

4. 生活工作環境的注意要項:教育病患生活工作環境之重要,例如:工作台的高度、物品大小之擺放配置、椅子的高度、椅背的設計、提物的技巧、背包的位置及背法等等,不勝枚舉。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使病患維持良好的生物機械姿勢,減少能量損失,避免不正確姿勢造成肌筋膜張力增加,增加受傷的風險。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可算一種文明病,涵蓋範圍廣、層面大,或許你摸摸身上的某個部位已經有了緊繃的帶狀肌束,這表示你的肌束已有某程度的受傷,可別掉以輕心這一個警訊。應盡快找專業的物理治療師好好處理,以免惡化。

 

信誠徒手訓練舘: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二段44號10F-1(捷運古亭站七號出口1分鐘即達)

電話:(02)27213347 0955437313信誠徒手訓練館

初步預約單:

http://goo.gl/forms/AR5HCBNueE

 

 

信誠徒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