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談五十肩

 

            (文-信誠徒手訓練館

五十肩

簡介

五十肩在醫學上稱為沾黏性肩關節囊炎,因好發於40歲之後,所以俗稱五十肩或冰凍肩。其受傷原因為肩部軟組織及關節囊腔受損造成,以女性患者較多。五十肩的症狀以肩部疼痛及肩關節活動角度受限為主,患者常感到日常生活活動困難,如梳頭、穿衣拉拉鍊、搔背、甚至晚上睡覺,壓到患處倍感疼痛等。

50肩1.jpg

 

發病原因

五十肩罹患原因大多數不明,但若長期肩部固定不動、過度使用、肩外傷、停經後婦女、免疫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頸椎關節軟骨突出症,其罹患率較高。另外,非慣用手也是較常發生的位置。主要原因可能是因為粘連性肩關節囊炎,通常先發炎,然後因為身體怕痛而缺乏運動,就隨時間的演進,逐漸讓關節囊沾黏攣縮,最後造成五十肩的情形。

 

五十肩的臨床症狀大致分為三期:

第一期(疼痛期)

於休息時會感覺疼痛,但卻找不到真正的疼痛點。覺得整個肩膀都疼,尤其夜間疼痛更是劇烈,此階段持續2~9個月不等。

第二期(冰凍期)

肩膀仍持續疼痛但逐漸減輕,肩關節出現僵硬。此時疼痛跟僵硬並存,日常活動受限,且肩部肌肉有萎縮的現象,此階段約持續3~9個月。

第三期(恢復期)

肩膀疼痛逐漸緩解,但肩關節活動度仍受限。之後6~12個月逐漸恢復,若是未接受治療,活動度則很少能回到完全角度。

 

五十肩治療方式

即使不治療,拖個一年、二年,手臂也會自己慢慢復原,但要忍受疼痛和生活上的不方便。手臂復原後,雖然不痛,卻不能像以前一樣靈活。以上舉的動作來說,以前可做到180度,復原後只能做到160170度,但應付日常生活的梳頭、穿衣,已不成問題。

有些病人貿然尋求推拿等民俗療法,要是原本神經已經受傷,很可能這一拉就被拉斷,如果骨頭原先已錯位,再盲目拉扯,以後癒合不好,只有靠手術治療了。

1. 藥物治療:有止痛效果,但預防疾病復發須接受物理治療。

- 醫師會開立處方,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

2. 物理治療:利用光電水冷熱等物理因子減輕症狀,促進組織修復。

- 電療 (中頻向量干擾波)

- 短波

- 超音波治療

- 拉筋運動

A. 鐘擺運動: 一手扶著桌面,患側手利用重力自然垂下,或手握裝水的寶特瓶增加強度,然後以繞圈的方式牽拉肩關節。

50肩2.jpg

B. 毛巾操: 我們可以利用毛巾,患側手從背後抓住毛巾,另一手幫忙往上拉

50肩3.gif

C. 自助牽拉運動: 適合上舉已超過90度者,我們可以平躺讓患側手舉超過90度,利用手臂自己的重力與對側手的幫忙,輕輕地做自主牽拉

50肩4.png

 

3. 五十肩進階治療:可縮短復健療程,適合希望盡速回復正常者或進行一段傳統治療沒有明顯效果。例如,

關節鬆動術: 能將沾黏的關節部位鬆動與調整,並促進關節內部的血流達到止痛與增加活動度。

軟組織放鬆術: 通常活動度不足的關節久了也會造成周邊的軟組織縮短、僵化,所以長期受五十肩困惱的病人配合此術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通常可以有效縮短療程,盡速回到不影響生活的狀態。不過這些高階的技巧與施術者的技術高度相關,建議患者找專業、有經驗的治療師執行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信誠徒手訓練舘: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二段44號10F-1(捷運古亭站七號出口1分鐘即達)

電話:(02)27213347 0955437313信誠徒手訓練館

初步預約單:

http://goo.gl/forms/AR5HCBNueE

 

 

信誠徒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 步態分析&如何正確走路

 

            (文-信誠徒手訓練館 

走路對一般人來說是再普通不過的一件事,但是其實透過步態我們可以了解到全身很多面向。例如,一個人走路時如果右腳總是短暫地踮一下就換左腳,我們可能可以合理猜測這個人可能有疼痛或其他問題在右腳,以至於他的右腳只能短暫地承重。因此步態分析在現今已成為了一種顯學,並隨著研究深入,大家發現走路這件事其實是相當不簡單的。實際上,正常步行的控制十分複雜,整個過程包括中樞神經的命令發出和信息整合,從皮層到脊髓到步行中樞,人在走路時,人體需要根據各種信息的反饋不斷調整身體平衡和協調,整個步行周期包括了頸,肩,軀幹,髖,膝,踝,足各個關節和肌群的協調運動參與。任何環節包括神經損傷,肌力失調,感覺輸入障礙都會影響步態。

 

因此如果要正確地走路,我們就必須先來看看正常的步態。

1.合理的步寬,步長和步頻

步態1.jpg

  1. 步長 step length

      行走時左右足跟或足見先後著地時兩點間的縱向距離,正常人約為75cm

  1. 跨步長 stride length

      指同一側足跟前後連續兩次著地點間的縱向直線距離,相當於左右兩個步長相加,正常人約為150cm

  1. 步寬 stride width

      指左右兩足間的橫向距離,通常以足跟中點為測量點。

  1. 足偏角 foot angle

      指貫穿一側足底的中心線與前進方向所成的夾角。

2.穩定的上身,自然擺動的雙臂

3.最佳能量消耗

A. 重心偏離最小化(正常步行重心側方移動約4cm,垂直運動約2cm

步態2.jpg

B. 肌肉選擇性收縮

      人類在經過長時間演化後,已發展出身體會尋求最有效率的方式運作,行走時不同的肌肉收縮的力量、時機、順序皆已完美的設定,我們要是因為疼痛或是其他不適而修改上述的設定參數來行走,就是以不完美、沒效率的方式運行,換句話說就是會比較耗能。

 

步行周期

一個步行周期指的是一側足跟著地到這側足跟再次著地這個過程經過的時間。

大致分為兩個相:支撐相(stance phase,佔整個周期的60%)和擺動相(swing phase,佔40%)

步態3.png

全身的肌肉都有可能影響步態週期,不過最主要的還是跟下肢的肌肉群有關,所以我們以下會專門挑出經過研究後最具影響性的肌肉,並以步態周期分期來解說。請注意,這並不表示其它的肌肉不重要,其它的肌肉也是有可能影響我們的步態。

  1. 腳跟著地期 Heel strike

在腳跟著地期,我們的腳首次接觸地面。這裡有三組肌肉和其相關,並且每個都作用在不同的關節。

臀大肌Gluteus maximus – 作用在髖關節,目的是為了下肢的減速。

股四頭肌Quadriceps femoris –  維持下肢伸直的姿勢。

脛前肌Tibialis Anterior  – 在接觸地面時維持腳踝背屈。

  1. 支撐期Support

股四頭肌Quadriceps femoris –  維持下肢伸直的姿勢,並支撐體重。

腳的外翻、內翻肌群Foot inverters and everters – 收縮維持平衡穩定。

臀小肌、臀中肌、闊筋膜張肌Gluteus minimus, medius and tensor fascia lata – 外展下肢。因為我們這時會將大部分重量放在單腳上而造成骨盆不平衡,藉由此反向作用力這可以維持骨盆的水平位置。

  1. 腳尖離地期Toe-Off

大腿後肌群Hamstring muscles – 在髖關節上伸展腿部。

股四頭肌Quadriceps femoris – 維持膝關節在伸直的位置。

小腿後肌群Posterior compartment of the leg – 蹠屈腳踝。主要的作用肌包括比目魚肌、腓腸肌、脛後肌。

  1. 抬腿期Leg Lift

髂腰肌和股直肌Iliopsoas and rectus femoris – 彎曲髖關節使膝步向前

大腿後肌Hamstring muscles – 彎曲膝關節

小腿前部肌肉Anterior compartment of the leg – 背屈腳踝

擺盪期Swing

髂腰肌和股直肌Iliopsoas and rectus femoris – 維持髖關節彎曲,對抗重力

股四頭肌Quadriceps femoris – 伸直膝蓋

小腿前部肌肉Anterior compartment of the leg – 維持腳踝背屈

 

常見的病理步態

臀中肌步態:

一側臀中肌無力時,不能有效的維持髖關節的側向穩定性,髖關節向患側凸,患者肩和腰出現代償性側彎,使重力線通過髖關節的外側,依靠內收肌來保持側方穩定。患者在支撐相早期和中期骨盆向患側下移超過5°,造成患側下肢相對過長,所以在擺動相膝關節和踝關節屈曲增加,以保證不會碰到地面。典型雙側臀中肌無力的步態特徵:步行時上身左右交替搖擺,形如鴨子走路,故又稱為鴨步。

臀大肌(髖伸肌)步態(gluteus maximus gait):

臀大肌無力者,而關節後伸無力,足跟著地時常用力將胸部後仰,使重力線落在髖關節後方,以維持夠關節被動伸展,站立中期時膝關節繃直,形成仰胸挺腰腹的臀大肌步態。

股四頭肌步態(quadriceps gait):

股四頭肌麻痹者,行走中患側腿站立相伸膝的穩定性將受到影響,表現為足跟著地後,臀大肌為代償股四頭肌的功能而使髖關節伸展,膝關節被動伸直,造成膝反張。如同時有伸髖肌無力,則患者俯身用手按壓大腿,使膝伸直。

減痛步態(antalgic gait):

一側下肢出現疼痛時,常呈現出減痛步態,其特點為患側站立相時間縮短,以儘量減少患肢負重,步幅變短。此外,患者常一手按住疼痛部位,另一上肢伸展。疼痛部位不同,表現可有些差異。髖關節疼痛者,患肢負重時同側肩下降,軀幹稍傾斜,患側下肢外旋、屈曲位,儘量避免足跟擊地。膝關節疼痛患者膝稍屈,以足趾著地行走。

 

步態分析是一門相當深與複雜的學問,但正所謂魔鬼常常藏在細節裡。平常自己在走路時,通常不太會自己發現自己走路有甚麼問題,卻有可能是周遭的人說你走路好像怪怪的?”,其實這已經是一些徵兆了,建議大家此時還是要去找專業的治療師諮詢,不然潛藏的魔鬼最終還是會現身侵襲您的身體喔。

 

信誠徒手訓練舘: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二段44號10F-1(捷運古亭站七號出口1分鐘即達)

電話:(02)27213347 0955437313信誠徒手訓練館

初步預約單:

http://goo.gl/forms/AR5HCBNueE

 

 

信誠徒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信誠徒手訓練館

 

       寒流來襲~

 

       每天睡醒都覺得好像睡在冰屋裡面,感覺全身發涼,脖子、腰部僵硬,

手腳更加冰冷。只想一直窩在暖和棉被裡不想起床!

 

       每天一早都要上演的片段,你們一定也不陌生!

 

圖片 1.png

 

       如果能在起床後做些簡易的暖身操,活動手肘、肩膀、膝蓋、腰、頸等各部位,進行動作的過程中也會因肌肉收縮而生熱,可促進血液循環、暖和身體,趕快擺脫身體僵硬、手腳冰冷的狀況。今天我整理了三個相當容易學習與操作的暖身運動,它們是從大家從耳熟能詳的『平甩功』和『法鼓八式動禪』中精挑選出的動作。挑選它們的原因,其一,是已排除其他某些動作本身不適用於有脊椎相關疾病的患者,盡可能選擇較中性、溫和的動作,減少因為進行暖身操而產生的不適;其二,三個暖身動作一次完成只需花費十八分鐘,每天提早十八分鐘,持之以恆,可以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喔!

 

 

平甩功

台灣著名氣功大師李鳳山師父所提倡,持之以恆的練習平甩功,能讓氣血到達四肢末梢,排出不潔之氣。讓氣血循環於五臟六腑,使全身氣脈暢通,筋骨鬆開,讓全身靈活、有彈性。國立台北護理學院「中西醫結合護理研究所」副教授章美英發表的『氣功對身心改善之研究』報告指出,經長期並多次以儀器測量追蹤發現,平甩功的鍛鍊,可以充分平衡人體左右經絡的生物能量,提升自主神經的調節能力,也因此,對穩定個人情緒,減緩現代人生活壓力都有效果。此外,可增加血管彈性、減緩其老化,促進人體氣血循環減少四肢冰冷的現象

 

動作說明

1. 全身放鬆,雙腳平行與肩同寬(圖一)。

2. 雙手舉至胸前與肩同高,掌心朝下。

3. 兩手前後自然前後甩動,保持輕鬆,不要刻意用力,如同鐘擺。

4. 平甩到第五下時,微微屈膝一蹲,輕鬆蹲兩下。

5. 每次練習十分鐘。

 

圖片 2.png

(圖一)一開始就要培養一種心境:不取巧、不求快、不貪功,腳踏實地,呼吸自然

 

 

 

揣摩疏通功法

李鳳山師父在其著作中提及,藉由雙手在皮膚上的摩擦,產生熱能經由皮膚一直滲透進入肌肉組織,讓氣血循環順暢。所以不論一早睡醒或是平日,只要感覺僵硬痠痛或冰冷的部位,都可以經由摩擦而疏通。以下介紹摩腰的方法,來舒緩一早起床僵硬的腰部,以達到鬆筋保養的效果。

 

動作說明

1. 雙手先摩擦生熱。

2. 以雙掌覆蓋於腎俞穴(圖二),上下摩擦(圖三)。

3. 也可以手握空心拳,以拳眼覆於腎俞穴,上下摩擦。

4. 每次練習三分鐘。

 

圖片 3.png

(圖二)腎俞功效,益腎氣、利腰脊、聰耳目

 

圖片 4.png

(圖三)

 

 

法鼓八式動禪之左右伸展

法鼓山聖嚴法師依據多年的實修體驗,將禪修心法融入運動中,發展出「法鼓八式動禪」。其中第八式『左右伸展』,能讓操作者在靜中動、靜中動,有效伸展上背部與下肢後側肌肉

 

動作說明

1. 雙手合十,全身放鬆,兩腳併攏。

2. 左腳緩慢的前弓,右腳伸直,雙手前後伸展(圖四)。

3. 右腳緩慢的前弓,左腳伸直,雙手前後伸展(圖五)。

4. 八式動禪心法:「清楚局部/全身運動的感覺」、「清楚局部/全身放鬆的感覺」、「享受全身放鬆的感覺」。

5. 每次練習五分鐘。

 

圖片 5.png

(圖四)

 

圖片 6.png

(圖五)

 

 

 

       以上介紹三個有效的暖身運動給各位,如果您的身體目前有因為肌肉骨骼相關問題而持續疼痛,請千萬要在經過專業醫療人員評估後才開始進行,不要自己當『醫師』,自行診斷,貿然運動喔!

 

 

信誠徒手訓練舘: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二段44號10F-1(捷運古亭站七號出口1分鐘即達)

電話:(02)27213347 或0955437313信誠徒手訓練館

初步預約單:

http://goo.gl/forms/AR5HCBNueE

 

信誠徒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信誠徒手訓練館

護具款式可分為自黏式和套筒式及樞紐式等。

適用對象包括:關節扭傷肌肉或韌帶拉傷、半月板磨損或撕裂、退化性或類風溼性關節炎、膝關節無力、穩定性差等。

   3-OPPO1038前開放式輕巧護膝(1).jpg   Life up KB-02.jpg      P52可調式護膝.JPG

 

使用方式及注意事項

1.若肢體有急性扭傷疼痛,建議先就醫,再依醫護人員建議使用護具。

2.選擇適當尺寸,鬆緊度以皮膚不起紅點或勒痕,不影響血液循環為考量。

3.套筒式,應翻過反面先穿上,拉至關節下方處反摺上來,再調整適當的位置。

4.建議購買時試戴15~30分鐘,穿戴完試著走路看看,是否有提供更多的穩定性。

5.穿上護具後,注意是否合身舒適,感受護具伸縮彈性及支撐度。

6.活動時穿戴,護膝於戶外活動時穿戴。

7.活動時穿戴建議每2個小時,解開護具休息10-15分鐘。

8.避免長時間穿戴而使肌肉過度依賴護具,造成肌肉無力的情況。

9.勿戴整天,包括晚上睡覺不建議使用。

 

參考資料輔具資源入口網

https://repat.sfaa.gov.tw/index.asp

 

信誠徒手訓練舘: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二段44號10F-1(捷運古亭站七號出口1分鐘即達)

電話:(02)27213347 0955437313信誠徒手訓練館

初步預約單:

http://goo.gl/forms/AR5HCBNueE

 

信誠徒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信誠徒手訓練館)

 

膝關節是人體使用率較高及負擔體重的大關節,故常發生運動傷害及退化等問題。膝與肘同為屈戍關節,皆以屈曲為提供最大運動範圍。此時除了半月軟骨吸收外力衝擊,使關節能平滑進行活動。膝關節另一個重要角色為韌帶,負責膝關節的穩定及運動。

膝關節前面觀.gif

韌帶功能:

前十字韌帶(ACL):限制脛骨前移

後十字韌帶(PCL):限制脛骨後移

內側副韌帶(MCL):限制膝蓋外翻

外側副韌帶(LCL):限制膝蓋內翻

 

mcl.jpg

內側副韌帶受傷機轉

韌帶受傷指的是韌帶被用力拉長或撕裂所造成。MCL受傷原因,通常是由外力(外翻及外旋)直接撞擊膝蓋引起,一般以運動傷害居多,如橄欖球中發生之緊挟性傷害,嚴重者會合併半月軟骨或前十字韌帶受損。

內側副韌帶對膝關節穩定度相當重要,單純的內側副韌帶撕裂會導致關節不穩定,單純外側副韌帶受損情況較少見。

 

MCL-Tear-Grades.jpg

MCL損傷的程度分級:

1級:韌帶拉傷或輕微撕裂,功能沒有喪失

2級:部分撕裂,輕微功能損失

3級:完全撕裂-嚴重功能損失

臨床症狀

1.受傷時有爆裂聲

2.疼痛和壓痛會沿著你的膝蓋的內側

3.腫脹的膝關節

4.膝蓋承重時,會無法站立腿軟的感覺

5. 卡住的膝關節

治療

治療選擇取決於韌帶損傷的嚴重程度。大多數MCL損傷將在幾周的休息後可自行癒合。

(一)急性期傷害

5原則PRICE—保護(Protect)、休息(Rest)、冰敷(Ice)、壓迫(Compression)、抬高(Elevation)

P保護

發生受傷後,此時受傷組織非常脆弱,立即保護受傷部位給予以支架或包紮,限制關節活動,可避免二度傷害。

R休息

受傷後組織需要適當的時間作修復,避免過度使用,會增加發炎機會及延緩損傷的恢復時間,若需活動應避免會引起疼痛的動作。

I冰敷

可運用冰敷袋或冰塊加水放入塑膠袋中,直接敷在受傷的部位,可以有效緩解疼痛,降低發炎及腫脹,建議 15至20 分鐘。

C壓迫

目的是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減少腫脹,可用紗布或彈力繃帶纏壓住受傷部位,纏繞方向為肢體末端往心臟方向,以膝蓋為例,由膝蓋下方小腿處往上繞至大腿處,

切記不要用力纏,會阻礙血液回流。

670px-Wrap-Your-Knee-Step-7.jpg

另一種方式為貼紮

tape.pn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i6QL7tUMF8

 

E抬高

將受傷部位盡量抬高,高過於心臟位置,目的也是讓末梢血液可以利用地心引力作用回流,可採躺著或坐著。急性原則處理後,症狀無明顯改善仍須到醫院接受治療。

(二)物理治療運動

xmedoll1_3.jpg

左1被動膝伸直

足踝後方墊毛巾捲,利用地心引力給予膝蓋伸直的力量。

左2開蛤運動

膝蓋微彎,足踝緊靠,將兩側膝蓋打開

左3側躺抬腿

側躺,將大腿往天花板方向抬起

右1腳跟滑動

腳完全伸直,利用腳跟動作帶出膝蓋彎曲

右2直抬腿

一腳膝蓋彎曲,另一腳伸直,直接將伸直腿抬高

右3趴臥髖伸直

趴臥,將大腿往天花板抬起,抬腿那側骨盆不要翹起

 

 

xmedoll2_3.jpg

膝蓋穩定度運動A

彈力帶綁腳踝,膝蓋微彎,將彈力帶向後拉,作更多膝蓋彎曲動作

膝蓋穩定度運動B

彈力帶綁腳踝,阻力在外側,將彈力帶向外拉

膝蓋穩定度運動C

彈力帶綁腳踝,將彈力帶向前拉,作更多膝蓋彎伸直動作

膝蓋穩定度運動D

彈力帶綁腳踝,阻力在內側,將彈力帶向外拉

靠牆深蹲

大腿與地面平行,膝蓋呈90度,膝蓋不超過腳尖

踏步登階

受傷腳踩在階梯上,健側腳抬起將身體重心轉移至受傷腳

末端膝伸直阻力運動

彈力帶綁膝蓋,阻力在後側,膝蓋微彎,將彈力帶向後拉,作膝蓋伸直動作

 

運動的注意事項:

每個動作停留10秒,5-10下/回,一天3回。

配合呼吸,不要憋氣,肌肉用力時可以吐氣。

動作要確實並專一性,避免使用其他動作代償。

執行動作應緩慢勿急促,收縮及放鬆動作應保持著力量。

運動若越做越痛,且引發不適症狀,應暫停運動。

 

無論是否需要手術,通常預後都很好。恢復時間取決於MCL損傷的嚴重程度。由於1級MCL損傷輕微,治癒只需要幾天的時間。2級受傷最多可能需要4週。3級損傷最嚴重,恢復時間最長。這些類型的傷害通常需要8週或更長時間才能癒合。

 

 

參考資料:

http://www.healthline.com/health/medial-collateral-ligament-mcl-injury-of-the-knee#Overview1

http://www.summitmedicalgroup.com/library/adult_health/sma_medial_collateral_ligament_sprain_exercises/

 

 

信誠徒手訓練舘: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二段44號10F-1(捷運古亭站七號出口1分鐘即達)

電話:(02)27213347 或0955437313信誠徒手訓練館

初步預約單:

http://goo.gl/forms/AR5HCBNueE

 

 

信誠徒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信誠徒手訓練館

 

     『繼上一波帝王寒流剛離開台灣,新的寒流又來了!入夜之後氣溫開始下降,明天凌晨開始寒流南下觸碰到台灣陸地,中央氣象局表示,凌晨開始氣溫急凍,明天北部高溫僅12,低溫會在明天晚間出現,剩下9 ,而且低溫的狀況會持續到下週一。(圖一)』一早出門前聽到新聞台氣象預報的提醒,趕緊挑了件厚一點的外套,匆匆忙忙地就出門了。

       下班的時天色已暗,氣溫明顯的下降又飄著細雨,突然一陣寒風吹了過來,從外套的領口鑽進脖子,冷的不由自主地縮著頭、聳著肩,防著下一波颼颼的冷風再次侵襲(圖二)。

       以上的場景,應該大家都曾經歷過。

 

圖片 1.png

(圖一)中央氣象局今天特別製作一張圖表,全台半數地區幾乎都會在11℃ 以下呈現少見的「藍色凍蕃薯」

 

圖片 2.png

(圖二)寒風的攻擊,穿起連帽外套有時候都還是無法抵擋刺骨的冷風

 

 

縮頭、聳肩易產生上交叉症候群

      冷風吹來時,我們不自主地縮頭動作中,包含著三個主要糟糕姿勢:頭部前移(forward head)、圓肩(round shoulder)(圖三)、聳肩。當了解這三大爛姿勢之後,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一陣冷颼颼的寒風)。需長期低頭的工作者,長時間將上半身掛在爛姿勢之下,因頸部的肌肉長時間受到牽張而導致勞損,容易形成上交叉症候群(upper cross syndrome)(圖四),此時若再受到外在的誘發因素(脖子受寒),就容易造成頸部周邊的肌肉痙攣而產生疼痛。

 

圖片 3.png

(圖三)長時間頭部前移外加圓肩易造成前胸與後頸椎的肌群過度緊繃

 

上交叉症候群可能發生的情況:

1. 下頸部的過度彎曲與上頸部的過度伸直,使得頸椎有椎間盤突出之虞,進而可能壓迫周邊神經根引發神經症狀,如手麻與無力。此外,頸胸椎交界處壓力會過大,甚至產生小面關節卡住的情況產生。

2. 前胸部肌肉群過度緊繃,造成胸闊無法正常擴張,前胸部的悶痛,尤其是以胸骨的周邊為甚,平時會有悶悶舒展不開的感覺

3. 上背部的駝背姿勢,下頸椎脊椎與上胸椎的姿勢不良容易使其上的肌群緊繃,長久下來整個上背部肌筋膜緊張與疼痛

 

圖片 4.png

(圖四)上交叉症候群之所以稱為“交叉”,緊繃的前胸的肌群(胸大肌、胸鎖乳突肌)與後頸椎的肌群(枕骨下肌群、上斜方肌與提肩胛肌)連線,而無力的前頸椎(深層頸椎的彎曲肌群)與後上胸椎的肌群(前鋸肌、上、中與下斜方肌)的連線剛好相互形成一個交叉。

(圖取用自http://www.knowledger.info/2015/11/21/relax-the-right-way/)

 

 

上交叉症候群的自我伸展運動

 

後上胸椎的上斜方肌(針對聳肩)

圖片 5.png

 

前胸部胸大肌(針對圓肩)

圖片 6.png

 

前胸部胸小肌(針對聳肩)

圖片 7.png

 

頸部回收動作(針對頭部前移)

圖片 8.png

 

上交叉症候群的問題都需要將姿勢回歸到正確位置才能徹底得到解決。因此當我們處理完後緊繃肌群後(藉由物理治療師徒手治療或是自我伸展運動),仍需矯正錯誤的姿勢,以打破肌肉張力不平衡的狀況,才能使症狀完整改善。 

 

 

善用圍巾、保持良好姿勢才是王道

       冬季天氣寒冷,很多人習慣縮脖子,然而,長時間縮脖子引起肩頸部肌肉僵硬,甚至加重頸椎間盤的壓力,最终導致頸椎病情加重。因此,與其冬天在瑟瑟冷風中緊縮著脖子,不如戴著圍巾,將寒風直接隔絕在外部,做好保暖工作。

 

圖片 9.png

 

 

 

信誠徒手訓練舘: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二段44號10F-1(捷運古亭站七號出口1分鐘即達)

電話:(02)27213347 或0955437313信誠徒手訓練館

初步預約單:

http://goo.gl/forms/AR5HCBNueE

 

信誠徒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信誠徒手訓練館)

疾病概述

臂叢神經損傷(brachial plexus)是周圍神經損傷的一個常見類型。最常發生原因是牽拉性損傷,也就是拉扯力道過強拉傷了(成人臂叢損傷大多發生在摩托車或汽車車禍中)。

 

常見受傷狀況例如:

  • 摩托車車禍駕駛員受傷倒地,頭、肩部撞擊障礙物或地面,使頭肩部呈分離趨勢,臂叢神經受到牽拉過度性損傷,輕者神經震盪,暫時性功能障礙,重者神經軸突斷裂,神經根幹部斷裂,最重者可引起5個神經根自脊髓發出處斷裂,似“拔蘿蔔”樣撕脫,完全喪失功能
  • 工人工作時不慎將上肢被機器,皮帶或運輸帶捲入後,由於人體本能反射而向外牽拉可造成臂叢損傷,向上捲入造成下干損傷,水平方向捲入則造成全臂叢損傷
  • 礦山塌方或高處重物墜落,壓砸於肩部
  • 高速運動時肩部受撞擊等也可損傷臂叢
  • 新生兒臂叢神經損傷則見於母親難產時,嬰兒體重一般超過4kg,頭先露,使用頭胎吸引器或使用產鉗,致嬰兒頭與肩部分離,過度牽拉而損傷臂叢,多為不完全損傷。
  • 臂叢損傷也見於肩頸部槍彈,彈片炸傷等火器性貫通傷或盲管傷,刀刺傷,玻璃切割傷,藥物性損傷及手術誤傷等等

 

臂叢神經損傷症狀分類:

    一般分為上臂叢損傷(Erb損傷),下臂叢損傷(Klumpke損傷)和全臂叢損傷,該注意的狀況就是若您發生了碰撞或是上述一些工作上的傷害,會容易在手臂出現麻、刺、灼熱或是無力的現象,這都屬於神經損傷的徵兆,請盡速前往專業院所進行處置。

 

 

神經受損後的物理治療

    對常見的牽拉性臂叢損傷,早期以保守治療為主,觀察時期一般在3個月左右,在觀察期間應特別注意下列問題的處理:

  • 感覺喪失的保護:在失去神經支配的皮膚偵測不到溫度,也感覺不出物體是否尖銳,容易這樣碰傷,可以穿戴防護手套,訓練用健手試探接觸物體溫度的習慣,經常塗用油脂性護膚霜保護收臂。
  • 腫脹的防治:臂叢損傷的患者肢體肌肉失去運動功能後,循環會變差,可以透過手法進行組織液流動,加速代謝,並且用彈性繃帶加壓,達到促進循環的目的。
  • 肌肉及關節囊攣縮的防治:神經損傷後肌肉失去神經營養,發生肌肉萎縮,隨著時間的推移,萎縮程度不斷加重,最終將發生不可逆的肌肉變性,肌組織纖維化,失去運動功能。在神經損傷後如何防治肌萎縮治療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目前應用被動活動,電刺激,理療措施雖有一定延緩作用,但無法阻止肌萎縮進程,由於動力肌的麻痺相應關節失去平衡,長期必然發生關節囊攣縮給神經再生後功能恢復造成障礙,為此,應注意肢體關節的功能訓練,在損傷未恢復前關節功能位置的維持十分重要。

 

信誠徒手訓練舘: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二段4410F-1(捷運古亭站七號出口1分鐘即達)

電話:(02)27213347 0955437313信誠徒手訓練館

初步預約單:

http://goo.gl/forms/AR5HCBNueE

 

 

信誠徒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手腕隧道症候群

 

            (文-信誠徒手訓練館

腕隧道症候群(Carpal tunnel syndrome, CTS)最常見的病患族群是30-50歲的家庭主婦最多,而且女性和男性患病的比例為3:1。此外,在職業上需經常重複使用到手腕工作的人員,如文書打字人員或電腦工作者、機械技工、木匠、搬運工等都較容易發生。

腕隧道1.jpg

如上圖的標示,腕隧道是由纖維組織及骨頭所形成的通道,位於手腕的掌面,頂部因有環腕韌帶蓋住,使骨頭凹形的通道成為腕隧道。在隧道內有正中神經、屈指肌群及屈拇長肌的肌腱通過,若壓迫到此神經稱之為腕隧道症候群。臨床的症狀為手部腫痛、灼熱、刺痛及麻木,且局限於食指和中指及大拇指的正中神經支配之區域。此疼痛在晚上或睡醒時特別明顯。患者於日間工作後,夜晚常因手腕麻木而醒來,需用力甩動手腕或摩擦手指,以求症狀緩解。但若置之不理、腕隧道症候群會逐漸惡化下去,疼痛也會加劇、握力變得軟弱,大拇指基端的魚際肌萎縮,這種情形,就已經是比較嚴重的腕隧道症候群了。

腕隧道症候群的物理治療

1.蠟療

2.經皮神經電刺激

3.超音波

4.肌腱滑動運動

腕隧道2.jpg

5.腕關節鬆動術:鬆動腕骨,增加腕隧道的空間防止正中神經受壓迫,這部分可能需要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

6.肌內效貼紮:肌內效貼布是一種特殊、有彈性的貼布,運用物理效果來改變皮下組織張力,但並不是貼上就有效果,需要結合專業人員的貼紮技術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腕隧道3.jpg

7.輔具使用:我們可以利用副木或是護腕來做固定手腕在些微伸直的姿勢,這個姿勢可以讓腕隧道處於較為開放,讓隧道內的壓力舒緩,進而減緩不適的症狀。

腕隧道4.jpg

腕隧道症候群的症狀常常跟其他的病症類似,像是來自頸椎或是肩膀的因素,建議先尋求醫生和專業的治療師仔細地照會評估,確定問題的所在再對症下藥。除了保守治療,開刀也是常見的處理方式,不過還是建議先以保守療法為先,若是治療一陣子效果有限或是不滿意,再考慮手術的方式。

 

信誠徒手訓練舘: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二段44號10F-1(捷運古亭站七號出口1分鐘即達)

電話:(02)27213347 0955437313信誠徒手訓練館

初步預約單:

http://goo.gl/forms/AR5HCBNueE

信誠徒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